艺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实践 >> 艺术动态 >> 正文

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一周一开放” 以美育人 培根铸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摘要)

2022年02月28日 09:59  点击:[]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本意见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一、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三、宏伟目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四、实现途径:

(一)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一是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二是完善课程设置,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高校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三是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四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

(二)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一是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二是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三是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四是加快艺术学科创新发展,加强国家级一流艺术类专业点建设,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能力。

(三)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是配齐配好美育教师,优化美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美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将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艺术社团指导,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等第二课堂指导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在教学成果奖等评选表彰中,保证美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二是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加强高校美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共建共享剧院、音乐厅、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等艺术场馆。配好美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美育器材补充机制。

(四)切实加强组织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二是加强制度保障,把美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学校负责人,依规依法予以问责;三是营造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上一条:河南工程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徽章设计说明 下一条:感悟诗词之美,筑造诗意年华——化工与印染工程学院举办诗坛大会活动

关闭